当前位置: 首页 > 品质政协 > 理论研究

吕仙亭街名称的由来

时间:2013-07-01 00:00    来源: 岳阳政协网    点击:

岳阳是个宗教寺庙较多的城市。宋时,府城南面有白鹤山,上有白鹤寺。有次,八仙之一的吕洞宾来到白鹤寺,因酒醉在寺旁的老松树下休息。这老松树乃千年树精,见吕洞宾到此,便化成老者,向吕洞宾作揖说:“我并不是山精树怪,今天能遇见先生,这是先生看得起我。”吕洞宾给了他一粒仙丹后,在旁边的墙壁上题诗一首:“独自行来独自坐,无限世人不识我,惟有城南老树精,分明知道神仙过。”后来岳州知府乃命人在吕洞宾歇息处筑一亭,名“过仙亭”,后改名“吕仙亭”,以祭祀吕洞宾。

吕仙亭位于白鹤山巅,又名白鹤寺,建于唐代。白鹤寺占地面积100多亩,建有八仙殿、娘娘庙、后土庙、观音殿、灵官殿、吕仙亭等殿堂庙宇,形成了一片古建筑群,气势壮观。山上古树森森,浓荫遮天,鸟啁婵鸣,环境幽静,为当时岳州八大景观之一。其西为洞庭湖,云水一片;南为南津港,东南为南湖。水入山尽,山映湖中,十余里尽皆湖水,故山水之胜,亭兼得之。站在山上,眺城廓,望洞庭,收览湖山之趣,几可与岳阳楼争胜。故邑人吴敏树曰:“凡岳阳楼所见无弗同者。”是当时城内除岳阳楼外最佳的游览观景之处。只可惜今南湖水面锐减,亭前建筑增多,高低参差不齐,风光不胜以前。又可惜“文革”狂风暴雨,亭被拆毁,千年古亭毁于一旦。2001年,寺庙土地部分得以归还,寺庙重建工作开始进行,重修后的吕仙亭(观)为道教庙观。其他建筑计划占地80多亩,现已重修了三清殿等部分建筑。

吕仙亭街也是当今岳阳众多老街巷中惟一保存较为完整的老街,自三角线桥至先锋路口,多为低矮的民房,少有高楼大厦。有些房屋还保留民国时期的建筑风貌,青砖黑瓦,木结构板壁,雕梁画栋,古色古香。只是现已破烂不堪,亟须修复。这些建筑大都为民国时期所建,部分是解放后所建,真正清末民初时期的则已不多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