巍巍大云山,横亘于湘北岳阳临湘两县(市)之边,盘旋七十二峰,方广两百余里。山势险峻,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抗日战争期间,日军从武汉方面三次进攻长沙,大云山扼湘北之咽喉,自然是硝烟激烈,战守争锋。长沙三次会战结束后,这里留下了一座抗日的丰碑——“三战三捷”抗战摩崖石刻。70年来,她饱经风雨,向世人诉说着中日双方殊死交战的悲壮激烈;记录着中国守军英勇抵抗外寇入侵、保卫国土的英勇顽强;抒发着对我广大爱国官兵不屈不降,对以身殉国的死难将士的缅怀敬仰。
国民党司令刻石大云山
1942年初,第三次长沙会战取得大捷后,国民党第九战区副司令兼二十七集团军司令杨森仍据湘北抗战。8月,正当杨森五十寿诞时,由临湘县县长王剪波陪同上大云山检查军事布防。他们上至黄梁伞,抬头望见隆兴宫外一巨大石壁,回想起三次长沙会战中死难的将士,品味着湘北抗战之艰辛,决定效仿古人,在大云山上刻石纪念。王剪波请杨森题碑,杨森欣然写了“三战三捷”四个大字以及65字碑文:
倭寇侵我中国,在湘北相持五年,中经大举犯长沙三次,赖民众协力,将士用命,都予击溃。国人正精诚团结,矢志澄清。勒石共勉。杨森题。大中华民国三十一年十二月。
当时杨森派了一名姓蒋的副官同王剪波督刻此碑,历两月而成。整块石壁178平方米,右边四个大字从右至左排列,每字高 2.15米,宽1.81米。左边碑文从右至左竖排,与碑名各占一半面积。时杨森部第20军第133师师长夏炯题有“三捷泉源”四个大字,同时镌刻在三捷碑东下侧石壁,面积30平方米。
据查证,杨森和大云山是有渊源的。其祖母孙氏曾是大云山杨漆家山人。当地传说其祖母葬在一条穿山阴龙之尾,因而三代便出了杨森将军。
英雄后代访名山
大云山建立国家森林公园后,将三捷碑列为大云山景区一级人文景观。1996年,笔者牵头组织大云山风景区全国征联,将抗战三捷碑作为重要景点征联,征集到了许多优秀联作。如台湾李光显先生联云:“抗日纪干城,三战挥戈寒敌寇;崇功怀喋血,千秋著史颂将军”,获征联二等奖。
一石击起千层浪。上世纪九十年代,王剪波的女儿王樟生特地从山西来到大云山瞻仰其先父和杨森将军抗战遗迹。王樟生当时是山西省政协副主席。当她寻访到三捷碑和先父题刻的“大云山抗战胜利纪念碑”时,百感交集。后来,王樟生曾撰文《云山之恋》在羊城晚报发表,文中提到王剪波在抗战胜利时接受记者采访问及他此时的心愿,王县长说了一句朴实的话:“只想大睡三天啊”,抗战之艰苦卓绝溢于言表。
王剪波是临湘忠防人,黄浦军校六期毕业生,国大代表抗战时任临湘县县长兼第九战区第四抗日游击挺进纵队司令。抗战后任湖南省第一行政督察区专员兼少将保安副司令,1958年病逝台湾。临湘沦陷时,王剪波的县政府五易其址,从长安迁往大云山地区,其主要政务就是组织地方武装配合九战区对日作战。抗日期间,王剪波坚持民族气节,曾除汉奸,办难民学校,办织布厂供应军需。他吏治严明,禁烟禁赌不讨小,严明军纪政纪。1942年7月16日,他与岳阳县县长黎自格一道,因在两次长沙会战时组织民众积极协助部队作战,被国民党军事委员会颁发光华二等奖章各一枚(载《岳阳百年大事记》)。王剪波还曾筹谋将大云山隆兴官改为忠烈祠,入祭所有三次长沙会战中死难将士。此举未竞,只树立了一块“大云山抗战胜利纪念碑”,至今犹在。
我与王樟生多次书信联络,并将筹建湘北抗战纪念馆项目意向由她沟通在美国的陈香梅女士。陈女士乃抗战时美国援华飞行大队大队长陈纳德将军之妻,世界和平协会会长。对于筹建湖南抗战纪念馆一事来信称:“只要湖南省政府立项,我会联络当年美国飞虎队员,共襄此举”,只可惜岳阳县委宣传部将该项目申报省委宣传部时未获批准。
1999年9月,杨森的儿子杨新人,女杨万运从北京、台湾来大云山,由岳阳市政协领导陪同考察先父抗战遗迹。在三捷碑前,我详细介绍了三捷碑的历史背景,姐弟俩十分高兴。杨万运时任台湾国立大学文学系教授,东南亚妇女联合会副会长,她当场肯定了三捷碑是先父杨森的手笔,称先父有儒将风度,字迹为金刚体,连台湾的“万岁楼”都出自他手写,三捷碑真迹拓片尚存“九·一八”事变纪念馆。杨女士认真录相,并题辞“云山忠魂”。后来,杨女士还表示愿出资修建大云山抗战纪念碑,我们将设计图纸都寄到了台湾。杨新人是杨森唯一在大陆的后人,全国第六至十届人大代表,曾任民革中央常委、副秘书长、调研部部长、社会发展部部长。当时,杨新人题辞“湘北大捷励后人”。2005年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之际,杨新人先生又应我所托,为三捷碑再次题辞“抗倭功巨,爱国志坚”,并在十届全国人大会上写出在大云山修建湖南抗战纪念馆的建议案,由全国人大转湖南省委。
2011年4月21日,曾经参加过三次长沙会战的37军60师师长黄保德将军的儿子黄开基先生,与夫人欧楚华女士在省经视台记者陪同下,来到大云山拍摄湖南抗战专题片。黄开基先生现居美国,是美国和平统一促进会理事、湖南省海外联谊会理事、岳阳市海外联谊会名誉会长、岳阳市湖湘文化与抗战研究中心顾问。1991年以来,为促进两岸和平统一应中共中央邀请多次访问北京,受到胡锦涛、王兆国、钱其琛等多位领导人接见,是著名的华侨侨领。欧楚华女士出身湖南,1949年随父去台湾,20世纪80年代定居美国。登山这一天,天公不作美,下起了倾盆大雨。黄先生一行冒雨上了大云山。在三捷碑前,我向他们讲述三次会战的史实。当时,欧震将军任第27集团军副司令兼第4军军长。攻打大云山时,欧震当着薛岳、杨森将军的面拍过胸脯,称不赶走小日本收复大云山誓不生还,后来果获全胜。黄保德将军参加过长沙三次会战,时任第37军第60师师长,也参加了湘北大云山之战,与欧震将军一道同时受到蒋中正委员长接见,有抗日虎将之誉。黄先生欣然为三捷脾题词:“金戈铁马,浩气忠魂”,并表示愿为筹建抗战纪念馆做联络工作。
三捷碑将成为“国保”
大云山的抗战三捷碑如今已是一张沟通和促进海内外和平、发展的历史名片,也是大云山旅游的一张主打品牌。2002年,大云山“三战三捷”抗战摩崖石刻定为湖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今年,正式向国家文物局申请列为全国文物保护单位。目前虽未下文批复,但胜券稳操。与此同时,大云山公园正在积极治理三捷碑周边环境,公路畅达,绿化亮丽,保护范围确定。届时,三捷碑将为湘鄂赣边区红色旅游项目的启动插上腾飞的翅膀,成为湖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沟通海峡两岸和平统一的桥梁纽带、岳阳大旅游圈的重要景点。按照规划,在三捷碑范围内实施强有力的保护,修建一座抗战纪念塔、一座纪念亭、一处150平方米的观光平台、一座抗战碑林,全部采用纯石结构,古色典雅,庄重肃穆,一饱游人眼福。同时,进一步申报省委宣传部批准修建湘北会战纪念馆,入展长沙三次会战、美国飞虎队在湘抗战、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根据地抗战等史料、照片、实物。岳阳县第二中学高级老师、省作协会员彭新华先生积十年之心血,出版了一部以三次长沙会战为题材的长篇纪实小说《湘北风云》。此书一面世,反响强烈。中央电视台已计划改编成24集电视连续剧,湘北抗战的历史画卷将永久铭记在人们的心中。
(作者系湖湘文化和抗战研究中心会员、原岳阳县政协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