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到文物部门不久,便听说岳阳有周瑜墓。后来得到清代名胜楹联所辑“岳阳周瑜墓联”两副:“大帝君臣同骨肉;小乔夫婿是英雄”、“顾曲有闲情,不碍破曹真事业;饮醇原雅量,偏嫌生亮并英雄”。1995年夏天,笔者冒着炎炎烈日去南湖岸边、金鹗山下调查了三天,先后走访了七位古稀老人和省人大代表、农科队队长徐明星。周瑜墓确实就在金鹗村张家汊花坟坡,但它是否是真墓?
花坟坡又名发坡,是金鹗山麓伸向南湖的一个小山嘴,东距巴陵石化公司、西距岳阳南湖渔场均约400米,墓由四柱三开间高约4.5米的石碑坊及石桌、石墩、拜台、墓碑、墓冢与栏板式墓围组成,石料为精选花岗石和青石,占地600多平方米。1958年以前,除牌坊坍塌外,余皆完好。1958年修梁家汊水库,将高约2.5米,宽1.5米,上刻“水军都督周瑜之墓”八个隶书大字的墓碑挖出,凿了几个眼,做了水库排水的“笛子管眼”,现仍深埋水库南端堤的内侧。此后,修塘坝、筑粪池、垫猪圈陆续拆了一些石料。1975年修机埠则将石料全部拆完。1992年,南湖开发区建村民住宅基地,便把残存的高约1米、直径3米多的墓冢夷平,岳阳周瑜墓彻底摧毁了!据当时在场的徐队长讲,墓被推土机铲平时,没有发现什么随葬器物,只有一些长38厘米、宽20厘米、厚6厘米,四边有水波浪花纹的墓砖,现在都填入了西南边的驳岸内侧,深埋地下。徐队长描述的这种墓砖与我市出土的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墓砖,大小、花纹、火色完全相同。
后来,笔者到了墓地遗址附近的徐家塘,在塘塍上发现4根栏柱呈一字形横铺作垫脚石,用手往水下一摸,下面成三层梯坎铺叠,共计12根,每根高1.6米,20厘米见方,上部雕塑15厘米高的莲花柱顶,均为花岗岩石质。再摸水下还有4块雕花栏板作跳板,每块80厘米见方,厚6厘米,青石质,上浮雕鹿、凤、花、鸟,有的左下方还刻有“周瑜”二字。这些石柱原有160多根,石板有80多块,在墓冢外绕成个大圈形成墓围。
通过实地调查证实岳阳的确有周瑜墓,但是,孰真孰假还是颇费斟酌。
《三国志·周瑜传》载:周瑜自赤壁大战胜利后,镇守江陵,以巴丘为大屯戍。建安十五年(210年)周瑜奔至京口(今江苏镇江)与孙权计议,欲抢在刘备之前夺取西川(今四川一带),再取襄阳,北击曹操,以图消灭曹、刘,一统天下,孙权欣然允诺。周瑜在回江陵任所途中,先到巴丘备办粮草行装,忽染暴病而亡,“年三十六,权素服举哀,感恸左右。丧当还吴,又迎之芜湖”。《庐江县志》、《舒州府志》及《安徽省志》均载:周瑜墓在他的家乡安徽庐江县东门外作坊河西岸,占地一亩半。明正统七年(1442),提学御史彭勖命知县黄金兰立了“吴名将周公瑾之墓”碑。从这些史料看,周瑜似已归葬故里。
岳阳周瑜墓始建何时?不得而知,因为岳阳历代府州县志均无记载。重建年月又因墓碑深埋梁家汊水库,无法考察。但有几点值得思考的问题。一、周瑜的确病逝于岳阳巴丘。《三国志》载:“瑜还江陵,为行装而道于巴丘,病卒,年三十六”。二、《三国志》载:“权拜瑜偏将军,领南郡太守,以下隽、汉昌、浏阳、州陵为奉邑。屯据江陵”,周瑜的奉邑四县下隽(今岳阳、蒲圻、通城一带)、汉昌(今平江)、州陵(今湖北监利以东)、浏阳均在岳阳及其近侧。三、《水经注》载:“巴陵故城,本吴之巴丘邸阁也”,即吴国进军刘备的后援基地“大屯戌”,周瑜经常往来于此,故他逝于巴丘是完全可信的。四、岳阳有小乔墓。明代弘治、隆庆《岳州府志》均载:“二乔墓,在广丰仓内。”相传广丰仓一带是周瑜驻岳军府旧址;郊区北港乡一座山上还有周瑜母亲的墓,似可说明周瑜曾居岳阳有较长的时间。后来孙权又授其二子周胤“兵千人,屯公安”,亦在岳阳近侧。五、清同治九年(1870),滇南麻崇煊述,渊德堂刊刻的《云程万里》在岳州府图上绘有“周公瑾墓”,说明岳阳周瑜墓的重修最迟在同治九年以前。六、《大明一统志》载:“五贤祠在县城北门月城上,祀三国吴周瑜、鲁肃,唐张说,宋滕子京,明陶宗孔”,岳阳有祠祭祀周瑜。七、从建筑规模看,周瑜墓不亚于今日重修的鲁肃墓,而且石料更精,镌刻工艺更细,耗资当在万两纹银以上。若是官修,府县志书应有记载。从原墓所处地理位置和形制看,应为周瑜后裔在原址重修的可能性最大。考岳阳《周氏族谱》,皆称是周瑜的后裔,自元末明初“万一公辟兵隐居岳阳城南”后,在巴陵小港、石子岭、河塘、西塘及临湘长安、马鞍山、松杨湖等处都有他的后裔在此繁衍生息。八、鲁肃墓修在引人注目的岳阳楼近侧,周瑜墓却筑在当时十分偏僻的南湖港汊,若是附庸风雅修纪念墓,何不附于城中原有二小山相连的小乔墓侧?九、若为纪念墓,就应该效仿鲁肃墓依山就势砌筑,何必连墓砖也仿效汉代墓砖的形制火色制作模型专门烧制?十、流传已久的墓联。近现代名胜楹联诸书中,有两副皆标明“岳阳周瑜墓联”,说明墓联确实来源于岳阳周瑜墓,应该可以作为岳阳周瑜墓由来已久的又一佐证。
据悉,全国有4座周瑜墓,专家认为周瑜的老家安徽庐江舒城和卒地湖南巴丘属真墓的可能性最大。岳阳周瑜墓为何属真墓?除上述史料外,更主要的是当时战乱频繁,捧灵扶柩归葬千里之外的故乡似不可能,回归的可能只是灵位,而棺柩则葬于他寄居已久的岳阳。何哉?赤壁大战,曹操虽然惨败,但北方的实力还存在,扫荡孙刘一统天下的计划仍如箭在弦上;刘备借驻荆州,厉兵秣马,已养成羽翼,对东吴威胁日深。这时,周瑜发丧,消息公之于世,其严重后果可想而知,孙权和小乔都不会这样做。根据当时的形势,只可能是秘而不宣,就地安葬以安定军心。由于周瑜的长子早夭,次子又于黄龙元年封都乡侯不久,因“纵情欲”,“以罪徙庐陵”,病死。由于接二连三的打击,小乔亦抑郁而死,因此周瑜墓葬自是堙没无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