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9日,市政协召开专题协商会议,市政协委员围绕“稳步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加快健康岳阳建设”建言献策。副市长李为参加,市政协副主席孔福建主持。
会议听取了课题选题及调研报告的说明。调研报告提出了完善投入保障政策、推行组合签约和个性化签约模式、健全考核评价体系、充实全科医生队伍、统筹“医联体”建设、加强信息平台建设、加大宣传普及力度等7条对策建议。
委员们在调研报告提出的做好做实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对策建议的基础上,从不同角度就完善投入保障政策、充实全科医生队伍、健全考核评价体系、加强信息平台建设等发表了许多建设性意见,市卫计委、市人社局负责人进行了回应发言。
李为指出,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是实施健康中国战略的重要举措,推进公立医疗改革的切入点,是惠及亿万人民群众的民生实事、好事。他就加大宣传普及力度、加强人财物等要素保障、建立完善工作机制和强化督查问责等提出了具体要求,要求各级各相关部门形成工作合力,吸纳好市政协调研成果,不遗余力抓好工作落实。
孔福建充分肯定了此次专题调研协商成果,希望有关部门积极釆纳有关意见建议,同时要求政协委员持续关注支持家庭医生服务工作,深入开展跟踪调研和民主监督,进一步促进调研成果转化落地,推进全市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由点及面健康发展。
部分发言摘登
市政协委员、市红十字会造血干细胞捐献工作站站长殷婵
我们向100名不同群体的居民对家庭医生签约服务需求进行了调查,已签约的为30%,未签约人群中有76%的被访者期盼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快速完善落地,享受惠民好政策。
眼下,全国各地都在大力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制度。但发展不充分、不平衡的问题也是我市卫生健康事业的一个最突出的短板。建议进一步加大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推进力度,加大经费投入,出台惠民政策,提升基层能力,把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这项民生实事做实做好。
市政协常委、湖南岳州律师事务所主任曹景毅
我重点关注两个问题。首先,是关于医保部分及时足额支付的问题。根据省市有关文件规定,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费中应由医保支付部分的仍未到位,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家庭医生签约服务项目整体推进,影响到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质量,影响到家庭医生的工作积极性。第二,是家庭医生服务履约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合同风险。如履约主体、费用结算问题及转诊中医患责任的区分和承担等。特别是针对转诊中医疗质量衔接问题,要在在医疗联合体内各成员医院间形成真正的利益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并逐渐加强医联体内基层医疗体系建设,形成医疗资源在医联体内的合理流动。同时,建立紧密型医疗联合体的品牌效应,提高患者对其信任程度,推进医疗联合体相关政策的落实,也将在医疗联合体建立的进程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
市政协委员、市一人民医院办公室主任许红丽
当前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两大短板,一是钱的问题,二是人的问题,人的问题尤为突出。我们呼吁各级党委和政府本着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加大公共财政对智慧医疗建设的投入,早投入,早建成,早受益。建议每个县市区选择一两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立诸如“小护”医护工作站类似的智慧医疗平台,先行先试,典型引路。这是医疗卫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一本万利的好事,更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指示、保障城乡居民病有所医、病有良医,造福广大人民群众的民生实事。
岳阳楼区政协副主席邓群政?
要打造这样一个一体化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平台,实现政府、居民、家庭、服务提供商“四方”联动,需制定详细的建设计划,推动若干个条件成熟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先行先试,通过典型引路,积累经验,打造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岳阳模式”,然后向全市大范围推广。我认为要分三个阶段推进,功能上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创新:一是多渠道无纸化签约;二是建立居民电子健康档案;三是实现人性化的医患在线健康咨询;四是连续的个性化健康管理模式;五是全面综合的健康教育;六是多方联动的双向转诊模式;七是构建移动互联、数据互通的分级诊疗体系。
农工党原市委委员、广济医院甲亢专科主任罗忠良
近两三年由于城市道路、景观建设及棚户区改造等原因,中心城区有5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被拆迁;在广大农村地区,村卫生室建设同样十分簿弱。鉴于以上情况,特建议如下:一是科学规划,高起点建设好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规划部门要在城市规划修编中,统筹安排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用地,特别是在旧城改造建设过程中,优先规划好公共卫生服务的业务用房建设。二是依照专款专用的原则,通过多方筹资高标准建设好村卫生室。村卫生室要求诊室、药房、配药间、输液观察室分开,合并村由于人口多,应保留原来的一村一室卫生室建设方案,为健康扶贫、居民保健提供基本条件。
岳阳县卫计局副局长程朝晖
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是转变管理模式、激活基层动力、提升服务效率的有效手段,是实现“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等医改目标的关键环节,也是防止群众盲目就医、严控医疗费用的重大举措。下面我就存在的问题提出两点建议:一是资金保障难以到位。建议明确签约服务费的筹资来源与途径,经人社、财政、卫计部门共同核定服务人数后,按季度拨付至基层医疗机构。二是激励措施难以兑现。建议参照无锡市模式,明确一定金额的经费用于签约团队激励,上限暂定为12元/人/年,适时调整,并且单独设项,不纳入医院绩效工资总额。
编辑:付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