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阳古称巴陵、又名岳州,为湖南省辖地级市,省域副中心城市。建城始于公元前505年,是一座有着2500多年历史的城市。位于长江中游南部,洞庭湖东北部,依长江、纳三湘四水,江湖交汇通航性非常好。2016年末,岳阳市常住人口为568.11万人。
岳阳交通极为便利,境内长江、京广铁路、蒙华铁路(在建)、京广高铁、京港澳高速公路、杭瑞高速公路等国家交通主动脉在市区交织成网。2015年12月10日,开建岳阳三荷机场。
岳阳综合经济实力位居中部六省大中城市前列,2016年地区生产总值3123亿元、社会零售品消费总额1142.88亿元、财政收入330.8亿元,居全省第二位,仅次于省会长沙。
地理环境
岳阳市位于湖南东北部长江南岸,素称“湘北门户”。地处北纬28°25′33″~29°51′00″,东经112°18′31″~114°09′06″之间。东邻江西省铜鼓县、修水县和湖北省通城县;南抵湖南省浏阳市、长沙市、望城区;西接湖南省沅江市、南县、安乡县;北接湖北省赤壁、洪湖、监利、石首县(市)。市东西横跨177.84公里,南北纵长157.87公里,总面积15019.2平方公里。?
岳阳境内地势东高西低,呈阶梯状向洞庭湖盆地倾斜。东有幕阜山山脉蜿蜒其间,自东南向西北雁行排列,脊岭海拔约800米,幕阜山主峰海拔1590米;南为连云山环绕,脊岭海拔约1000米,主峰海拔1600米;西南被玉池山脉所盘踞,主峰海拔748米。岳阳市两面环山,自东南向西北倾斜,东南为山丘区,西北为洞庭湖平原,中部为过渡性环湖浅丘地带。岳阳市山地占14.6%,丘岗区占41.2%,平原占27%,水面占17.2%。
岳阳市处在东亚季风气候区中,气候带上具有中亚热带向北亚热带过渡性质,属湿润的大陆性季风气候。其主要特征:温暖湿润,四季分明,季节性强;热量丰富,严寒期短、无霜期长,春温多变,盛夏酷热;雨水充沛,雨季明显,降水集中;“湖陆风”盛行,“洞庭秋月”明;湖区气候均一,山地气候悬殊。年平均降水量为1289.8~1556.2毫米,呈春夏多、秋冬少,东部多、西部少的格局,春夏雨量占全年的70%~73%,降雨年际分布不均,最多达2336.5毫米,降雨少的年份只有750.9毫米。年平均气温在16.5~17.2℃之间,极端最高气温为39.3~40.8℃,极端最低气温为-11.4~-18.1℃。城区年平均气温偏高,为17.0℃。年日照时数为1590.2~1722.3小时,呈北部比南部多、西部比东部多的格局。年无霜期256~285天。市境主导风向为北风和东北偏北风,年平均风速为2.0~2.7米/秒。生长季中光热水充足,农业气候条件较好。
岳阳市水系发达,湖泊星罗棋布,河流网织,有大小湖泊165个,280多条大小河流直接流入洞庭湖和长江。洞庭湖是长江中游最重要的调蓄湖泊,湖泊面积2691平方千米,总容积170亿立方米,分为东、西、南洞庭湖。岳阳市境内洞庭湖面积约1328平方千米。东洞庭湖是洞庭湖泊群落中最大、保存最完好的天然季节性湖泊,占洞庭湖总水面的49.35%,其水面大部分位于岳阳境内。在洞庭湖周边,沿东、南、西、北4个方向,分别有新墙河、汨罗江、湘江、资江、沅江、澧水、松滋河、虎渡河、藕池河等九条大中江河入湖,形成以洞庭湖为中心的辐射状水系,亦被称“九龙闹洞庭”。其中前六条统称为“南水”,后三条统称为“北水”,南、北两水在洞庭湖“九九归一”于城陵矶汇入长江。岳阳市长5公里以上河流有273条,流域面积100 平方千米的河流有27条,流域面积2000 平方千米以上的河流有两条:汨罗江发源于通城、修水、平江交界的黄龙山脉,长253公里,流域面积5543 平方千米;新墙河长108千米,流域面积2370 平方千米。黄盖湖位于湘鄂交界处,全流域面积1552.8平方公里,在岳阳市境内有1377.8平方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