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政协动态

【回望峥嵘 致敬英魂】不费一弹一枪,南下支队解放平江

时间:2025-08-27 00:00    来源: 政协云    点击:

图片

编者按

八十载春秋更迭,历史长卷始终铭刻着中华民族不屈的抗战史诗;八十载岁月流转,英雄土地上依然传颂着巴陵儿女壮烈的烽火篇章。值此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岳阳市政协网微云平台将转载岳阳抗战事迹,共同追寻历史记忆,传承红色基因,在回望中汲取前行力量,在缅怀中凝聚奋进精神。向所有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英勇献身的先烈们,致以最深切的缅怀和最崇高的敬意!



“当年的老红军又回来了!”

——南下支队岳阳抗日纪事


1945年3月,王震、王首道率领八路军第一二〇师三五九旅主力组成的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独立第一游击队(简称南下支队)约5000人,进抵平江、临湘、岳阳、湘阴等地。在《抗日战争纪念网》和岳阳市党史办的史料中,记者看到了很多关于“南下支队”转战岳阳各地的英勇故事;在平江县、湘阴县、汨罗市、临湘市和岳阳县等地,都留存着这支传奇队伍当年战斗过的痕迹……“南下支队”三次进出岳阳的故事,也一直在湘北大地流传至今。从延安到平江:“当年的老红军又回来了!”

    

1944年,为迎接抗战全面反攻的到来,毛主席做出一项重大战略决策:派遣三五九旅主力,组成南下支队,挺进华南敌后,开辟湘鄂赣和湘赣粤桂边抗日根据地,打通南北通道,准备迎接战略反攻。

    

这支被命名为“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独立第一游击支队”的英雄部队(南下支队),于1944年11月9日从延安出发,渡过黄河,驰骋中原,飞越长江,进军鄂南,战胜了恶劣的气候和高山大河等自然险阻,打垮了成千上万的日伪顽军的围追堵截,经过近五个月的艰苦奋战,1945年3月23日晚经湖北通城的大坳进入平江。

    

南下支队入湘后,经报党中央批准,取消了原番号,改名为“国民革命军湖南人民抗日救国军”。3月26日,部队兵临平江城下,没费一枪一弹就顺利地解放了县城。当晚,司令部和政治部驻县城东郊天岳书院,27日早晨,公开张贴了《国民革命军湖南人民抗日救国军司令部布告》。人们看了这张经过毛主席亲自改定的布告以后,都兴奋地奔走相告:“当年的老红军又回来了!”

    

抗日救国军进占平江县城后,司令员王震、政委王首道于3月28日在县城景福坪召开了全县民众大会,成立了由人民自己选举的平江县抗日民主政府。与此同时,重建中共平江县委员会。

    

随后的一个多月时间里,南下支队广泛发动群众,先后建立汉昌、思村等多个基层抗日政权,不断扩大全县抗日根据地。

    

4月,国民党军集中四个正规军、两个游击队和地方保安队约6万兵力大举进犯。在国民党重兵包围之下,南下支队主力立即从平江移驻岳阳东南一带,随后南下北返。



转战临湘、岳阳:
湘鄂边游击作战“攻无不克”

    

在临湘市和岳阳县交界处的大云山上,如今仍留存着南下支队司令部驻扎旧址,以及王首道题写的“攻无不克”纪念碑亭,见证着80年前南下支队在这里经历的硝烟与战斗。

    

4月16日,抗日救国军指挥机关进驻岳阳县渭洞张谷英村,筹建岳阳县抗日民主政府和岳阳县游击总队,指派岳阳县地下党员周继佶任县长兼游击总队长。17日,岳阳县抗日民主政府和抗日游击总队在张谷英宣告成立,并逐渐扩大到有200余人的队伍。

    

4月中旬,抗日救国军为阻滞敌军,在西岭、小水岭、芭蕉坳、孙家源等地展开激烈战斗,给顽军以严厉打击,随后主动撤出战斗,返回鄂南抗日根据地。

    

5月13日,主力部队从鄂南返回岳阳,首先攻占了临湘白羊田镇,随后带领岳阳县抗日游击总队坚持在临湘的坦渡、定湖、源潭及湖北蒲圻的新店、斗门、洪山一带打击日伪军,保护人民群众的利益。

    

5月20日,王震、王首道率部向王翦波部的老巢大云山进击,彻底打垮了王翦波部800余人的反动武装,为民除了一害。

    

大云山战斗告捷后,南下支队突破顽军的重围,继续向湘中日伪后方挺进。



策应主力南下北返:
开辟湘阴抗日游击根据地
    

据湘阴县党史记载,在挺进华南的过程中,南下支队坚持在湘阴地区艰苦战斗了5个多月。

    

1945年4月2日,南下支队派出由杨宗胜、吴光远率领的六支队趁黑夜穿过敌人防守空隙,到达湘阴神鼎山,4月7日进驻白鹤洞。不到十天时间,便在这里站稳了脚跟,成立了湘阴县抗日民主政府,成立了由李成铁任书记的中共湘阴县委。

    

为壮大抗日力量,六支队运用统一战线这一法宝,成功地策反了日伪湘阴县长兼保安司令左钦彝,随即先后在浸水塘、冷水井、老闸口等地伏击日寇,缴获大量军需和生活用品。5月,六支队在营田炸沉日军在湘江中横冲直撞的一艘汽船。不久又在樟树港歼灭日军一个兵站,毁掉5艘运输艇,控制了湘江下游,占领了铜官至樟树港一带的数处渡口,搜集了大批民船。

    

7月23日,六支队组织力量,积极配合主力部队渡过湘江。送走主力后,杨宗胜仍率六支队在湘阴地区坚持敌后游击战争,直到9月上旬才奉命北返。

    

六支队在湘阴地区艰苦战斗5个多月,开辟了以白鹤洞为中心的湘阴敌后抗日游击根据地,顽强地打击了敌伪军,并在斗争中发展壮大了,有力地策应了主力部队南下和北返。

    

南下支队主力转战鄂南、湘北,严惩日军,先后和敌伪军进行大小战斗130多次,毙敌伪军3000余名,收复大小城镇乡村270个。在短短的四个月里,南下支队冲破日伪顽军的围追堵截,建立了湘鄂赣敌后抗日根据地,在岳阳这块红色土地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来源  |  岳阳日报全媒体记者 陈智慧

   编辑:付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