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政协动态

[两会前瞻]把“独角戏”变成“大合唱” ——市政协聚焦基层治理促效能提升

时间:2021-01-16 00:00    来源: 岳阳市政协    点击:

webwxgetmsgimg.jpeg

“让居民成为社区治理的主角,已成为社会发展要求和治理发展方向。”2020年7月3日,市政协召开“创新社区治理模式,提升基层治理效能”专题协商会,南湖新区南湖街道工委书记葛明提出,要让居民深度参与社区治理,形成“人人是主角,人人有责任,人人当主角,人人有事做”的社区治理氛围,把“独角戏”变成“大合唱”。

“坚持群众自治为主,让居民担当社区治理主角”“构建‘政治、德治、法治、自治、智治’五位一体、多元主体参与的治理格局”“引导驻区单位积极参与‘共驻共建’”“建立统一的‘互联网+政务’社区服务平台体系”……专题协商会上,10位政协委员、专家及街道、社区书记代表,通过现场发言或远程视频连线的方式,就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社区治理新格局建言献策,政府相关部门及单位负责人积极回应。

党的十九届四中、五中全会强调,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和重要基础,社区作为社会结构的基本单元,是政策落实的“最后一公里”。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城镇化的不断推进,“陌生人社区”“空心化乡村”不断涌现,社会结构多元和居民对社区工作的多样化需求等困难和问题亟待解决。

如何创新我市社区有效治理模式,切实提升我市基层治理效能?2020年,市政协将“创新社区治理模式,提升基层治理效能”列为当年度专题协商重点课题。

市政协主席徐新楚给出命题,副主席秧励进行精准指导。2020年3月,制订了专题协商调研工作方案,邀请部分县市区政协委员、专家学者和相关部门负责人组成课题调研组,先后赴长沙市雨花区、常德市和我市湘阴县、临湘市、汨罗市、岳阳楼区、经开区、南湖新区等部分县市区实地调研,摸情况、听意见、寻对策;邀请市委组织部、市委政法委、市民政局、市司法局、市公安局等相关部门召开调研座谈会,采取“线上+线下”的方式收集外地省市先进经验和典型案例,形成了高质量的调研报告和建议案。向市委、市政府提出了强化党建引领、明晰社区职能、健全法治体系、拓宽保障渠道、做实网格化管理、关爱弱势群体、注重社区人才队伍建设、发挥政协积极作用等八个方面共25条具体对策建议,为创新我市社区有效管理模式提供了参考,为切实提升我市基层治理效能贡献了政协智慧。

此次调研协商成果得到了市委书记王一鸥的充分肯定,要求“成熟的经验尽快落地推广,把短板补上,一时实现不了,要纳入工作规划”。

“此次课题调研情况摸得透、问题找得准、建议提得实,对建议案提出的措施深入研究、推动落实,进一步提升政府抓基层治理的能力。” 市长李爱武对调研报告也给予高度评价。

党建引领 筑牢基层战斗堡垒

基层党组织是基层治理工作中的核心和关键,创新社区治理模式必须把加强基层党建作为主线。“要积极探索加强党建引领推动社区治理创新的路径。”这是市政协常委、市总工会副主席童俏冰在深入调研后得出的结论。

强化党建引领是这次协商建言八个方面对策的重点之一。充分发挥党建的引领作用,使每个基层党组织成为人民群众的“主心骨”“主阵地”,使每位党员干部成为基层治理工作中的“灵魂人物”“关键先生”。首先要配优社区干部队伍,把那些年富力强、勇于担当、为民务实的同志充实到社区干部队伍中来,为社区选好“小巷总理”、配强工作班子。其次,要健全组织覆盖体系。社区是基层治理的“神经末梢”,推动社区党建与驻区单位、新兴领域党建有机融合,织密基层组织网络,构建“社区党支部+网格党小组+党员楼栋长”三级联动组织架构,形成班子成员联系社区、社区干部分包网格、党员下沉小区(楼栋)的党建机制,有助于形成“网格事情党员管、社区事情大家办”的良好氛围。再次,要发挥党员示范作用。把党员身份亮出来、党员承诺践出来、党员形象树起来,做到“一个支部一座堡垒,一名党员一面旗帜”,真正实现“哪里有困难、哪里群众有需要,哪里就有党组织和党员”。

以人为本 发挥群众主体作用

“人民群众是社区的主体,创新社区有效治理模式,提升基层治理效能,关键是要充分发挥群众主体作用。”徐新楚说,只有变社区“管理”为社区“服务”,才能让人民群众成为最广参与者、最大受益者、最终评判者。

聚焦群众需求抓治理。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各级党组织奋斗目标。在社区基层,养老服务、矛盾调解、物业管理、就业就医、心理疏导、综治安全等,是大家关心的热点、痛点、难点问题,扎扎实实做好这些群众“天天有感”的民生小事,才能成为群众的“贴心人”,才能满足人民群众新期待新要求。随着现代信息技术深入发展,还必须深入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在专题协商会上,街道、社区书记代表通过视频连线建言“运用新媒体服务基层党组织建设和社区治理”,以不断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聚焦群众自治抓治理。群众唱主角,治理才有效。只有让群众从基层治理的“运动员”向“发令员”“裁判员”转变,才能推动基层治理格局由“自上而下”向“上下互动”转变,形成党群共治的强大合力。对于涉及社区公共利益的重大决策事项、关乎居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实际困难和矛盾纠纷,原则上由社区党组织、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牵头,组织居民群众协商解决。同时,鼓励群众“说事、议事、主事”,强化政务公开、民主评议等民主监督工作,着力推进社区自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建设。

聚焦群众满意抓治理。基层社会治理的成效如何,人民群众最有发言权、评判权。社区要积极为群众搭建便捷反映评价社区工作意见的平台,把社区治理好不好、社区干部优不优等评判的“表决器”交到群众手中,让群众感受到自己在社区工作监督中的话语权和份量。

创新机制 发挥政协独特优势

“要把政协协商与城乡社区协商有效衔接,努力培养基层协商文化。”市政协委员彭端生建议,探索以“两代表一委员”、社区贤达和专业人士为协商主体的协商自治新模式。

政协委员有备而来,说真话、出实招,协商现场气氛持续升温加热。大家的意见建议,在市政协的调研报告和建议案中得到充分吸收和采纳。

创新社区治理模式,提升基层治理效能,要充分发挥政协的独特优势,扎实推进基层协商来解决基层的困难问题,化解基层的矛盾纠纷,促进基层的和谐稳定。临湘市、岳阳楼区等地一些基层协商的实践证明,一个好的政协协商平台,可有效化解基层群众的揪心事、烦心事。将政协协商向基层延伸,打造好“忧乐连万家·有事好商量”基层协商品牌,既民主决策又落实政策、既建言资政又凝聚共识、既反映民声又引导民意、既解疑释惑又化解矛盾,真正把政协作为专门协商机构、国家治理重要组成部分和“重要阵地、重要平台、重要渠道”的作用发挥出来。

平台运行好不好,必须要有机制作保障。基层政协协商要从顶层设计入手,聚焦老旧小区物业管理、电梯加装、渍水整治、交通拥堵、公共服务、社会治安等社区治理方面的问题筛选协商内容,明确根据不同协商议题邀请协商主体,按照科学合理、规范有序、简便易行、民主集中的原则完善协商形式、载体、程序和要求,加快协商议事成果的跟踪问效和转化落实,保障协商的有序、常态、高效开展。

同时,要创新协商方式,以协商议事会议为主,灵活运用调研视察、评议监督、会议协商、书面建言、网络议政、五微联动等多种形式,实现面对面沟通协商、线上线下互动协商、场内场外联动协商,形成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的秩序和氛围。要进一步加强改进基层政协协商工作,让政协力量有效广泛参与社会治理,将政协组织的制度优势真正转化为社会治理效能。(周小平 潘 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