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岳阳市政协门户网站!
2025年7月9日 星期三
加入收藏   |    设为主页
当前位置: 首页 > 政协动态

《湘声报》岳阳市政协驻村帮扶带来庄楼村华丽蝶变 “三不通”村焕新颜

时间:2020-09-17 00:00    来源: 岳阳市政协    点击:114

□杨星 陈练


  接进每家每户的自来水,随开随流;夜幕下亮起的路灯,柔和明亮;硬化宽敞的水泥村道,干净平整……在岳阳市政协驻村工作队的帮扶下,曾经水电路“三不通”的平江县石牛寨镇庄楼村,正在发生蝶变。


  彻底告别“三不通”


  8月12日中午,住在水沥片的胡双梅准备做中饭。她打开水龙头,清亮的自来水“哗哗”倾泻而下。胡双梅家能用上自来水,得益于庄楼村实施的安全饮水工程,此举解决了该村近1000人的安全饮水困难。


  庄楼村位于平江县偏远山区,因经济基础薄弱、交通闭塞等原因,成为远近闻名的贫困村。2017年,根据岳阳市统一安排部署,由岳阳市政协为牵头单位组成的工作队入驻该村开展帮扶。


  通过实地走访,工作队发现庄楼村基础设施建设较为落后,便第一时间联系后盾单位和有关部门,将安全饮水、道路建设、农网改造等项目提上议事日程。很快,累计8.5公里的便民路硬化完成,村组主干道的190盏太阳能路灯也安装到位。此外,还对山塘、水坝、水渠和2座危桥进行了修整改造,彻底解决了村里路不通、水不通、电不通和农田灌溉不畅等问题。


  由原来的庄楼、水沥两村合并而成的庄楼村,辖区面积较大,为解决学生就近入学问题,工作队筹措资金对原水沥学校进行了修缮,使其重新投入使用。


  看着村里一点点发生的变化,村支书艾双辉感慨万千,“庄楼村正焕发出蓬勃生机”。


  改善环境提升幸福指数


  如今的庄楼村里,危旧房屋已全部拆除,村道两旁绿树成荫。


  “我以前住的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建的黄泥巴房子,窗户用纸糊着,一遇到刮风下雨就十分危险。”搬进新房已经有2年多,村民胡跨龙对当年建房的过程仍然记忆犹新。他说,正是国家前后补贴了4万多元,自己两兄弟也出钱出力,才让他重拾生活信心。


  在庄楼村,像胡跨龙这样享受危房改造补助、住上新房的村民还有27户,他们的生活条件得到了显著改善。同时,村里还为4户贫困户安排了分散安置建房,对20户贫困户进行了易地搬迁安置。


  驻村期间,工作队以农村“空心房”整治及村庄清洁行动集中攻坚为契机,引导该村拆除“四房”(空心房、违建房、危险房、零散房)、偏杂屋、违建棚亭,在主干道沿线栽树1600多棵,覆土6000多方,植绿种草5000余平方米。同时,在村里开展“示范屋场”评选等活动,使村民的幸福指数直线上升。


  庄楼村还大力推进“治陋习、刹三风、树新风”工作,特别是九曲公墓山投入使用后,在工作队的引导、村支两委的发动下,村里老党员带头倡导婚丧新风,“丧事简办、婚事新办,其他不办”已经成为庄楼村文明新风尚。


  激发内生动能增加收入


  4年来,岳阳市政协主席徐新楚及机关结对干部人均入户走访次数在20次以上,驻村工作队队员人均入户走访次数达800多次,部分市政协委员以“三个一”行动等形式主动参与其中,共同为贫困户送关怀、找出路、谋发展。在大家的倾力帮扶下,庄楼村117户贫困户全部脱贫出列。


  村民胡皎然对脱贫前后的体会颇深,“那时双亲体弱多病,根本看不到生活的希望,是帮扶人员给了我力量”。在亲朋好友的共同扶持下,胡皎然利用外出务工时学到的做铝合金门窗手艺,开起了手工作坊。现在,家里不仅建起了两层楼房,还买上了小轿车,一双儿女也学业优异、乖巧懂事。


  为激发贫困家庭的内生动力,工作队除引导他们务工就业外,还选派村民参加养殖、种植业务培训,再根据村民的意愿,或发放黑山羊、肉牛、生猪等家禽种苗,或引导其参加合作社开展养殖,以分红形式增加收入。


  与此同时,工作队还为村里引进了光伏发电和油茶林等产业扶贫项目,前期已为全村带来收益10万多元。驻村工作队队长李伟介绍,随着两个项目的成熟,今后每年预计增收15万元以上,必将带来庄楼村持续发展的强劲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