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前瞻
树牢绿色发展理念、厚植绿水青山底色、强化生态产业支撑、构建转化平台体系、有效加强市场对接、完善相关配套保障。生态是岳阳大城市的重要特质,岳阳生态资源得天独厚,如何实现生态产品价值?市政协《关于“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途径,助推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示范区创建”向中共岳阳市委、市人民政府的建议案》(以下简称建议案)给出了具体详实的思路与措施。
△市政协召开“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途径,助推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示范区创建”议政性常委会议
所谓生态产品是指维系生态安全、保障生态调节功能、提供良好人居环境的自然要素及其衍生品,既包括空气、水源、森林、气候等原始自然形态,也包括有机食品、绿色农产品、生态工业品等物质加工形态,还包括水源涵养、土壤保持、大气净化、气候调节、病虫害控制等生态调节以及自然景观游憩、艺术创作采风等服务功能形态。所谓生态产品价值,是指区域生态系统为人类提供最终产品与服务价值的总和,需要通过交换、转化等方式才能实现。我市探索推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可谓形势使然、使命使然,对于彰显岳阳特色、发挥岳阳优势、促进岳阳发展、造福岳阳人民具有重要意义。为积极探索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岳阳路径,促进岳阳高质量发展,市委办、市政府办、市政协办将“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途径,助推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示范区创建”列为2019年度市政协常委议政性协商课题。
△市政协生态产品价值实现途径课题组深入开展市内调研
从3月份开始,由市政协经济科技和外事委员会组成的课题组深入部分县市区进行实地调研,通过座谈交流、查阅资料等方式,全面掌握了第一手素材。其间,还与市直10多个相关部门进行了对接交流,摸清底数,查找原因,寻求对策。课题组还赴全国首个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市浙江丽水和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示范区首批创建城市上海崇明区进行考察,学习借鉴先进经验。经过多次论证,数易其稿,形成了调研报告和建议案。
建议案深刻阐述了我市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途径的现实背景,分析了我市生态产品及其价值实现的现状。全市土地面积14861.78平方公里;林地5841.76平方公里。拥有163公里长江岸线、60%以上洞庭湖水域面积。有岳阳楼、君山岛、屈子祠、张谷英古建筑群等风景名胜193处。生态质量稳步提升,今年我市城区空气质量优良率居全省6个大气污染传输通道城市首位 ,长江水质监测达标率100%,Ⅱ类水质占比达73.3%,洞庭湖水质综合评价达到地表水Ⅳ类标准。生态效应不断增强,全市农产品“三品一标”总数达到252个,岳阳黄茶、华容芥菜、洞庭虾蟹、汨罗甜酒、临湘竹器5个特色产业年总产值在140亿元以上。2019年全市旅游接待总人数达6513.8万人次,完成旅游总收入达655.7亿元。生态改革不断推进,出台了《关于健全生态保护补偿机制的实施意见》,制订出台了《岳阳市主要污染物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管理实施办法》,在全市重点企业开展温室气体排放量摸底调查,自然资源权责统一的行政管理体系初步建立。我市完全可以凭借雄厚的自然生态资源,借鉴先进经验,探索岳阳路径,打造具有大江大湖特色的绿色发展示范区。
△G240"乡味长廊"
但是,我市在推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方面,所面临的困难与问题仍然比较突出,主要是生态资源管理滞后,生态价值核算缺乏,生态开发深度不够。建议案从六个方面提出了我市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思路与措施:树牢绿色发展理念、厚植绿水青山底色、强化生态产业支撑、构建转化平台体系、有效加强市场对接、完善相关配套保障。建议案认为,我市应立足自身特点优势,把绿水青山当作“第四产业”来经营,探索生态产品“保护—提质—增值—转化”的价值实现途径,实现“绿起来”“富起来”“强起来”有机统一,为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示范区创建提供坚实支撑和有力保障。利用5年左右的时间,实现生态环境更加优美,生态资产稳步增加,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生态产品价值得到充分释放,生态优势明显转变为经济优势,百姓生活更加富裕安康。为增强建议措施的实效性和可操作性,课题组还提出了最美长江岸线黄金旅游带、洞庭湖旅游母港综合体、G240乡味长廊等11个生态产业重大项目,为市发改委制定“十四五”规划提供了参考借鉴。
8月6日,市政协召开“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途径,助推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示范区创建”常委议政性协商会议,市长李爱武对课题调研给予高度肯定,认为选题有高度、调研有深度、建议有精度,市政府将认真吸纳真知灼见,打好“收条”,把协商成果转化为工作成效,形成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最大公约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