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7日,第一组三级政协委员沿长江大堤临湘段徒步踏察
“对沿长江岸线村民的住房进行立面改造,对村民的偏杂屋拆除后统一还建,这不仅是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好事,更成为了长江岸线一道美丽的风景。”4月17日,省市县三级政协委员沿长江岸线临湘市江南镇段踏察时,对江南镇结合“打造最美长江岸线”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给予肯定。
江南镇域内有长江岸线32.5公里,是临湘市打造“最美长江岸线”的主战场,镇内各村居民大都临江而居。在开展长江外滩、沿江排渍口整治的同时,该镇按照“三清理”“四拆除”“三提升”,即清理农村生产生活垃圾,清理村内沟渠塘坝,清理畜禽养殖粪污等农业生产废弃物;拆除“违建房”,拆除“危险房”,拆除“空心房”,拆除“零散房”;提升规范村民建房水平,提升农村绿化美化水平,提升乡村治理水平的要求,以村为主,对长江岸线可视范围内的“空心房”“偏杂屋”进行统一规划、统一拆除、统一还建和风貌改造。2018年,在江南镇灯塔村先行先试,统一为每户村民还建45平方米,可使用面积达36平方米,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不仅得到村民的大力支持,而且受到市领导的高度肯定。
付小女是江南镇长江村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家里的偏杂屋既是厕所又是鸡舍,一直不同意拆除。长江村老党员孙本才得知后,主动找上门现身说法:“我屋里的那间老房子不也拆了,现在后院敞亮整洁多了,政府还要给我们盖漂亮的新房子,不仅消除了隐患,而且环境清爽了,房子也完全可以满足农事生产及生活需要。”看到左邻右舍都拆了破旧不堪的偏杂屋,村里帮他们建起了新房,付小女终于同意拆除自家的偏杂屋。
对江南镇节约集约用地、拆旧建新的做法,政协委员们表示赞同,但对建房的资金来源也十分关注。“建房的资金有来源吗?”“不会形成新的镇村债务吧?”当得知还建资金主要来源是村民自筹一点、镇村投一点、乡贤支持一点后,政协委员们希望把这种模式形成可复制的经验,在全市163公里长江岸线推广,共同打造“长江最美岸线”。
据悉,经前期摸底调查,江南镇沿江岸线共有偏杂屋1389户,2688栋、68180平方米。截至3月底,已拆除偏杂屋1049户,1799栋、57840平方米,偏杂屋的还建也同时展开,并将在2个月内完成。
目前,偏杂屋拆除后腾退土地上,已新植紫薇、榉木、女贞、杜英等近20万株,并修建花池670个,铺植草皮1.3万平方米,美丽村庄建设和长江岸线生态复绿初见成效。
编辑:付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