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光春色两相和,满眼绿意映面来。乘着轻柔的湖风,上午9时30分,第五踏察组在市政协副主席、党组成员秧励的带领下,从岳阳楼下市地方海事局码头登船出发,开始了第二日的踏察活动。市地方海事局党委书记、局长张长庚陪同。
踏察组登船准备开始一天的活动
据张局长介绍,近年来我市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理念,高标准开展整治长江干线非法码头、整治洞庭湖突出环境问题专项行动,关闭拆除长江沿线码头泊位42个,关停渡口13道,28个泊位和8道渡口正统一进行提质改造,退还长江岸线约7.3公里。
踏察组听取市地方海事局党组书记、局长张长庚情况介绍
听完介绍,委员们纷纷登上甲板,放眼眺望。秧励表示:如今一眼望去,码头整整齐齐、江面干干净净、岸边清清爽爽,最美长江岸线建设成果已开始显现,市地方海事局作为整治的主力军、排头兵功不可没。
踏察组视察码头污染整治情况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委员们兴到浓时,不禁随口吟诵起千古名篇《岳阳楼记》中的词句,望着眼前的绿色美景,不正是词句中的现实写照么?
踏察组察看长江沿岸复绿情况
“拆除后的码头,怎么处理?”、“崩岸的修复情况现在怎么样了?”、“挖沙船的如今是怎么管理的?”望着眼前的美景,委员们更加关心长江沿岸的保护情况。
张局长表示,如今拆除的码头大部分已完成复绿,复绿面积达42.3万平方米,长江沿江39个非法码头、洞庭湖区116个非法砂石码头、堆场全部关停,后段,将进一步严格长江岸线管理,建立长江沿线动态巡查制度,抓好长江岸线码头整治“回头看”,及时遏制任何反弹苗头,坚决防止死灰复燃。
昔日挖沙船乱象已不复存在
整治前 整治后
?
整治前 整治后
10点30分,大家随船顺流而下,来到三江口水域。“看,江豚!快看,江豚!”来自岳阳市江豚保护协会工作人员的一句话,引起了大家的骚动,委员们纷纷拿出手机,记录下这难得的画面。据江豚保护协会工作人员介绍江豚分布于长江中下游的干流和部分支流,以及洞庭湖和鄱阳湖,是继白鳍豚功能性灭绝后长江里仅存的哺乳动物。体长一般在1.2米左右,最长可达1.9米,寿命约20 年,被誉为长江生态的“活化石”和“水中大熊猫”,属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如今不足1000头。
“看来保护长江岸线生态环境确实刻不容缓,我们要还江豚一个美丽的家,留住江豚的微笑,让子孙后代还能看见她”委员杨柳枝的一句话,道出了大家的心声。
秧励与岳阳市江豚保护协会工作人员合影
踏察组有幸一睹江豚风采
11点,踏察组停船靠岸,委员们登上城陵矶港,前往此行另一个地点——岳州关。临港新区城港公司总经理陈彩萍陪同。
临港新区城港公司负责人介绍岳州关相关情况
据陈总介绍,岳州关,又名城陵矶海关,俗称上洋关,建于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岳州关是清政府自鸦片战争门户开放以来的第一个自开口岸,也是岳阳及湖湘对外开放的历史见证。
湖南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岳州关
远望岳州关,处山丘之巅、江湖要冲,近看设计巧妙、层次分明、错落有致。百年来,他见证了岳阳开放崛起的辉煌历程,也见证了长江生态环境的改善。
“这里以后打算做什么用?”委员们对岳州关的用途十分关心。据陈总介绍,岳州关2002年被评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由国务院列入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今后城港公司将会把此处改造成城陵矶港历史展览馆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吸引更多的市民前来参观。
14点30分,踏察组重新登船,召开座谈会,交流今日见闻,谈论感想。会上,委员们欣喜的表示,市委、市政府以壮士断腕的决心、超常规的举措,我市全面打响长江和洞庭湖生态修复与治理的攻坚战,共商联动治理,共促绿色发展,委员们也积极开展调研协商监督。如今,长江水变清了、岸变绿了、生态环境变美了。
市三级政协委员观看宣传片,交流感受
秧励表示,要紧扣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入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上重要讲话精神,更广泛地动员组织政协委员和社会各界主动参与一江碧水的守护,让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理念深入人心。(第五踏察组供稿)
省市县(区)三级政协委员合影留念
编辑:付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