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协反映社情民意侧重在其他渠道难以反映、决策者难以掌握的方面。这项工作是发扬社会主义民主、促进民主决策的重要形式,是党和国家舆情汇集和分析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政协履行职能的重要基础。
近年来,市政协主席赖社光高度重视、亲自审签每一期信息。并通过主席会议多次谋划部署社情民意信息工作,使之成为委员“五个一”活动的重要抓手之一。市政协办公室就此建立了信息报送、考核、奖励、培训等相关制度,调动了全市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各县市区政协、政协机关各委室组稿的积极性。自去年6月份以来,已先后向市委市政府报送《社情民意》专刊46期,得到了市委书记、市长、副市长的重要批示,其中市委书记卿渐伟亲批了13期。市残联、市水务局、市台办、市文广新局、市环卫局、市农办、市城管局、市民政局等单位认真采纳政协信息中的有关建议,并将办理结果书面向市政协反馈,促进了问题的有效解决。“社情就是社会的热点、难点、焦点,民意就是民情、民生、民心。”市政协副秘书长吴建国表示,社情民意信息渠道,起到下通社会各界、上达中央的作用,近五年来,市政协社情民意坚持为群众反映意见,充分发挥通过反映社情民意,发挥政协在协调关系、化解矛盾、维护稳定方面的作用,使一些久拖未决的问题得到了妥善解决。比如在2013年7月19日,市政协委员姚平反映的《解决贫困残疾人住房困难亟待各方重视》送到市委书记卿渐伟案头。“这个问题应予重视,残疾人的困难特别需要党委政府去解决,他们的危房无房问题应作为今年解困的重点”,卿渐伟作出上述批示后,随即市长盛荣华、副市长熊炜作出批示,要求有关部门深入调查研究,将这项工作纳入实事办理的重要内容,实施贫困残疾人住房建设三年解困计划。
“推进残疾人住房解困工作”写入了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面对解困任务重、时间紧、困难大的压力,市残联牵手政协港澳台侨民宗外事委员会面向全市和市辖区作了多个回合的深度调研,市政府先后主持召开了相关部门的协调会和动员会。围绕着贫困残疾人住房解困问题,在调研报告的基础上,岳阳率先出台了三年行动计划、解困实施方案、绩效考评考核等一系列文件,明确2014年市辖区完成100户农村贫困残疾人和130户城镇贫困残疾人住房解困任务,这项工作也纳入了市委“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综合绩效考评范畴”,这是我市残疾人工作首次纳入市委、市政府对县市区综合绩效考评内容。
从1989年第一家台资企业入驻岳阳,台商在我市投资创业已有20多年的发展历程,他们对岳阳的经济环境总体上满意,但也反映了少数部门办事效率不高、市场秩序欠佳等问题。2013年11月,市政协对外友好界委员在黎四清副主席的带领下,组织对我市台资企业生产经营状况进行调研视察后,以《社情民意》披露了6起重点涉台案件,引起了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根据卿渐伟书记批示,2013年12月20日,副市长宋爱华主持召开了全市“促进台资企业发展座谈会”,重点对涉台投诉案件进行了现场对接和交办。市台办组织专门力量跟踪协调,加强台商台企权益保障机制建设,强化对台企一对一定点服务。今年5月9日,在全市对台工作会上,宋爱华副市长对涉台案件的协商落实情况又进行了专题讲评督办。目前,大润发、杨帆国际幼儿园、富川集团、万丰鞋业、佳鼎房地产、“湘安陵园”项目所反映的问题和纠纷,都得到妥善解决,台企台商普遍感到满意。
当我市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处在“查摆问题、开展批评”环节之际,市政协副主席、民盟市委主委万岳斌反映的《谨防“村官”腐败现象》在刊发的当天,也就是在2014年6月17日《社情民意》第15期,卿渐伟书记的批示落地有声:“请市委农村部牵头,对村官腐败问题坚决进行整治,并将结果告我”。第二天,市委农村工作部就开会传达,专题研究。6月24日,针对社情民意信息中分析指出的村级组织“四项”突出问题,专项整治行动在全市范围内展开。据不完全统计,截止8月底,全市通过对村级“四项”问题整治,处理“两委”换届选举问题村47个,取消候选人资格31人。取消向农民收费项目58个,降低收费标准11个,减轻农民负担631.86万元,退还农民520.6万元,实行责任追究5人;清理向村级组织乱收费、乱摊派资金457.6万元,其中退还296.4万元,实行责任追究17人。专项整治和监管建制工作目前还在进行中。
反映社情民意信息工作是党委政府防微杜渐的“预警器”,是人民政协贯通三大职能的“立交桥”,是人民群众表达诉求的“直通车”。政协委员近年来反映的社会盲点和热点问题,如东洞庭湖湿地保护、关爱一线环卫工人、青年文艺创作人才断层、民营企业科技人员职称评定、广场舞场地规范、公共自行车租赁、殡葬管理、校车营运等问题,在各级领导和各相关部门的重视努力下,都有新起色。实践证明,社情民意也能办出提案效果,发挥出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