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以来,市政协多次组织农业界委员深入生产合作社和龙头企业进行科技指导,倾听农民呼声,先后有十几件建议提案和社情民意被市委、市政府采纳,为解决“三农”问题传递了正能量。
1月3日下午,冬阳暖照,广兴洲镇蔬菜基地绿意盎然、生机勃勃。市政协农业界委员来到蔬菜基地,与农民面对面交流,在田间地头指导农业生产。实地考察后,委员就农民增收、粮食生产、食品安全、土地流转等方面畅所欲言,认真讨论如何把建议提案带到即将召开的市政协七届二次会议,为我市农业发展出谋划策,提出新思路,加快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目标,推动我市农业发展再上新台阶。“今年,‘一号文件’发布之后,使我看到了解决‘三农’问题的希望。”委员李新生高兴地说。
经过二十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经济高歌猛进,但农民收入却增长缓慢,从事农业工作多年的李新生认为农民收入少、农业效益比较低是农民地位低下的根本原因,他提倡通过国家产业政策的调整、农产品价格等杠杆机制的调节、财政投入的进一步加大以及农业科技含量的提升,规模化、集约化的农业经营模式的改变,让农业经营有效益,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
如何让农民增收,使农民更加体面,委员王光文进一步阐述。保证农民持续增收、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为农民收入,目前两方面问题很重要:一是进一步深化农村体制改革。二是农村金融问题。目前农信社改革没有实现广覆盖的目标,涉农小微企业融资还比较困难。王光文认为,只有解决好了以上问题,农民增收才能落在实处。同时,王光文结合多年经验和对市场的调查,提出了加快推进我市蔬菜直销店建设性措施和建议。
谈到粮食生产问题,委员黄玉祥表情凝重。今年,我市遭受罕见早春冰雹袭击和夏秋持续高温干旱,农作物受灾较为严重。面对灾情,相关部门积极应对,有效开展农业救灾补损工作,全年农业经济保持平稳发展。但是粮食安全问题仍不容忽视。黄玉祥说,明年抓粮食生产,建议一是确保种植面积。扩双季稻压单季稻,杜绝抛荒,大体要在800万亩以上。二是提高耕地产出能力。主要是加强农田基本建设,确保旱涝保收;改良土壤,提高地力;防控重金属污染。三是打造无公害绿色品牌,重朔湘米的市场形象。主要是推广标准化、无公害、优质的生产措施。四是加强政府领导和财政投入。
委员左钢说,2012年我市水产品总产量42.26万吨,人均水产品占有71.5公斤,是我国平均水平的1.96倍,水产品质量安全是食品安全的“重头戏”。相关部门应充分认识到水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的重要性,互相协调,通力合作,联动监管,让市民吃上放心水产品。
委员吴德平对食品安全问题也高度关注,他说,国家对饲料企业的要求和管理愈加严厉,对肉禽鱼蛋的无公害、生态、绿色要求越来越高,对饲料生产企业的产品安全要求、企业管理及设备设施等软、硬件要求已经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希望政府多给与支持,企业将继续努力为消费者提供安全的、无公害的、生态绿色的畜、禽、鱼、蛋食品。
农村土地流转也是农业发展面临的重大课题,为促进农村经济规模化、集约化生产,委员涂天健建议加快构建土地流转信息平台,特别是政府主导的电子商务平台,应当拓宽土地交易的信息渠道,在县乡设立服务平台,宣传土地政策,强化法律意识、合同意识,市场平等意识,及时办结土地交流手续,促成土地正常有序交流。